央行開閘放水,比特幣重回10萬鎂不是夢?

·

聯準會暗示流動性支持,比特幣重返 10 萬美元有望?

市場訊號:聯準會政策轉向與比特幣的避險吸引力

各位幣圈的碳寶寶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幣圈小小碳生物。最近市場上最大的話題,莫過於聯準會官員卡什卡利 (Neel Kashkari) 暗示可能提供流動性支持,這消息一出,比特幣社群直接嗨翻,紛紛敲碗「比特幣 10 萬美元」的預言是不是要實現了?

回顧一下新聞重點,明尼亞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的總裁卡什卡利在 2025 年 4 月 11 日表示,美國國債殖利率上升可能反映投資者對美國政府債務的信心動搖。他強調,如果情況需要,聯準會是有工具可以注入更多流動性的。雖然他還是重申對降低通膨的承諾,但這番言論,在當前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無疑為比特幣投資者點燃了一盞希望的燈火。

想想也挺有趣的,傳統金融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避風港居然是我們幣圈的比特幣,這也側面印證了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的地位越來越穩固。畢竟,看看現在這美國 10 年期國債殖利率,都已經 4.5% 了,直逼 5% 大關,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數字。但即便如此,黃金價格還是在 2023 年 11 月底突破了 2,000 美元,這說明什麼?說明在某些情況下,傳統避險資產已經無法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大家開始尋找新的替代品,而比特幣,很有可能就是那個答案。

聯準會的流動性策略:比特幣的助燃劑還是絆腳石?

量化寬鬆 (QE) 與縮表 (QT):一體兩面的政策工具

聯準會如果真的出手「放水」,也就是進行量化寬鬆 (QE),那對比特幣絕對是大利多。為什麼?因為 QE 的本質就是印鈔票,增加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量。當美元供給變多,購買力相對下降,大家自然會尋找抗通膨的資產,而數量有限的比特幣,就成了絕佳的選擇。還記得 2020 年那波牛市嗎?聯準會史無前例的 QE 就是最大的推手之一,比特幣價格也因此一飛沖天。當然,QE 也不是萬靈丹,它可能會引發通膨,長期來看反而會削弱美元的價值,但短期內,對比特幣價格絕對是刺激。

反過來說,如果聯準會選擇讓殖利率繼續上升,提高企業和消費者的借貸成本,這對比特幣來說可能是個壞消息。為什麼?因為借錢變貴了,大家投資意願就會降低,風險資產如比特幣自然也會受到影響。而且,高殖利率也意味著投資者可以從相對安全的固定收益資產中獲得更高的回報,這也會降低比特幣的吸引力。

聯準會手上有兩種可能的策略。第一種是購買長期國債,壓低殖利率。為了抵消購債帶來的流動性增加,他們可能會同時進行附賣回操作 (reverse repo),向銀行借入隔夜現金。這種方式短期內可以穩住殖利率,但如果過於激進地購債,反而可能被市場視為聯準會「黔驢技窮」的信號,引發對其控制通膨能力的擔憂,進而削弱美元信心,促使投資者轉向比特幣避險。第二種策略是透過貼現窗口 (discount window) 提供低利率貸款給銀行,解決銀行的短期流動性需求。為了平衡流動性注入,聯準會可能會提高抵押品要求,例如將抵押債券的價值折價為市價的 90%。這種方式可以限制銀行獲得現金的同時,確保借出的資金與抵押貸款掛鉤。不過,如果抵押品要求過於嚴苛,銀行可能即使能透過貼現窗口貸款,也難以獲得足夠的流動性。

說到這裡,身為一個在幣圈打滾多年的老韭菜,我個人是比較傾向聯準會會採取相對寬鬆的政策。畢竟,現在美國的國債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如果再升息,那簡直是雪上加霜。而且,美國的銀行體系也存在一些潛在風險,前陣子不是才爆發幾家銀行倒閉的事件嗎?如果聯準會不出來穩住局面,恐怕會引發更大的金融風暴。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市場瞬息萬變,誰也無法準確預測聯準會的下一步。但可以肯定的是,聯準會的任何決策,都將對比特幣價格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個人平常交易比特幣,蠻喜歡用 Moneta Markets 億匯 這個平台,介面操作簡單,交易速度也很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看看。

系統性風險與美元疲軟:比特幣的東風?

傳統金融體系的裂痕與比特幣的崛起

文章中提到,與其關注美元指數 (DXY) 或美國 10 年期國債殖利率,交易員更應該關注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和企業債券的利差。為什麼?因為這些指標上升,往往代表傳統金融體系的信心正在減弱。當投資者對傳統金融體系失去信心時,他們就會開始尋找替代方案,而比特幣,作為一個去中心化、不受政府控制的數位資產,自然就成了理想的避險工具。

想想看,這幾年黑天鵝事件頻傳,從疫情到地緣政治衝突,再到通膨高漲,傳統金融市場的波動性越來越大。反觀比特幣,雖然價格波動也很大,但它展現出的韌性卻是驚人的。每一次市場恐慌,比特幣總能快速反彈,甚至創下新高。這說明什麼?說明比特幣已經逐漸被主流投資者接受,成為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入場,比特幣的市場深度和流動性也在不斷提高,這也降低了市場操縱的風險,讓比特幣更加成熟穩健。

當然,比特幣要重返 10 萬美元,甚至更高,還是需要一些催化劑的。聯準會的寬鬆政策可能是一個,但更重要的,還是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和成熟。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以及監管政策的逐步明朗,我相信比特幣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身為一個幣圈老兵,我對比特幣的長期前景非常樂觀。我個人也長期持有比特幣,並且持續透過 Moneta Markets 億匯 進行交易和配置,把握市場機會。

專家怎麼看?比特幣 10 萬美元的預測與挑戰

多空交織的市場觀點與理性分析

對於比特幣能否重返 10 萬美元,市場上其實存在很多不同的聲音。樂觀派認為,聯準會的寬鬆政策、機構投資者的持續入場、以及比特幣供應量的稀缺性,都將推動比特幣價格上漲。悲觀派則認為,監管風險、市場波動性、以及其他競爭幣的崛起,都可能對比特幣構成挑戰。但總體來說,大多數專家都認為,比特幣的長期前景是光明的,10 萬美元甚至更高的價格,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比特幣投資更是如此,價格波動劇烈,風險極高。如果你是新手,建議先從小額資金開始嘗試,逐步了解市場,切忌盲目跟風,更不要All in。幣圈有句話說得好,「幣圈一天,人間一年」,市場變化非常快,一定要保持學習和進步的心態,才能在這個市場中生存下去。我自己剛入幣圈的時候,也踩過不少坑,爆倉、被割韭菜都是家常便飯。但重要的是,要從失敗中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交易技巧和風險意識。現在回想起來,那些經歷都是寶貴的經驗,也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成果。對了,Moneta Markets 億匯 平台有提供模擬帳戶,新手朋友可以先用模擬帳戶練習,熟悉交易流程,再開始真倉交易,這樣可以有效降低風險。

比特幣投資策略:如何在波動中尋找機會?

長期持有、逢低買入、分散風險的穩健之道

對於想要投資比特幣的朋友,我個人的建議是採取比較穩健的策略。首先,長期持有是王道。比特幣是一個長期的投資標的,不要期望短期暴富。其次,逢低買入,分批建倉。不要一次性投入所有資金,分批買入可以有效降低平均成本,攤平成本風險。第三,分散風險,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除了比特幣,可以考慮配置一些其他優質的加密貨幣,或者傳統資產,實現資產配置多元化。我自己目前的資產配置,比特幣大概佔 50% 左右,其他加密貨幣佔 30%,剩餘 20% 是傳統資產,例如黃金、股票等等。當然,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不同,資產配置比例也會有所差異,這僅供參考。

另外,風險管理非常重要。設定止損點,控制倉位大小,都是必要的風險管理手段。幣圈波動性大,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血本無歸。所以,一定要做好風險控制,不要讓自己暴露在過度的風險之中。最後,保持理性,不要被市場情緒左右。幣圈最不缺的就是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和 FUD (Fear, Uncertainty, and Doubt) 情緒。要學會獨立思考,理性分析,不要被市場雜音干擾。記住,投資是一場長跑,笑到最後的人才是贏家。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在幣圈投資順利,早日實現財富自由!

常見問題 FAQ

聯準會的流動性支持政策,真的能讓比特幣重返 10 萬美元嗎?

聯準會的流動性支持政策,例如量化寬鬆 (QE),確實有可能為比特幣價格帶來上漲動力,因為增加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通常會提升包括比特幣在內等避險資產的吸引力。然而,比特幣價格的走勢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除了聯準會政策外,還包括市場情緒、監管環境、技術發展等。因此,聯準會的政策支持可以視為比特幣重返 10 萬美元 的有利因素之一,但並非絕對保證。

除了聯準會政策,還有哪些因素可能推動比特幣價格上漲?

除了聯準會的政策,還有許多因素可能推動比特幣價格上漲。例如:

  1. 機構投資者的持續入場: 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將比特幣納入資產配置,這將帶來大量資金流入。
  2. 比特幣供應量有限: 比特幣總量恆定為 2100 萬枚,隨著時間推移,稀缺性將凸顯,可能推升價格。
  3. 技術發展與應用擴展: 比特幣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在支付、價值儲存等領域應用場景的擴展,將提升其價值。
  4. 通膨預期與避險需求: 在高通膨環境下,比特幣作為抗通膨資產的吸引力增加,可能吸引更多投資者。
  5. 監管環境逐步明朗: 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逐步清晰,有助於降低市場不確定性,吸引更多主流投資者。

投資比特幣有哪些風險需要特別注意?

投資比特幣雖然有高報酬的潛力,但也伴隨著不少風險,投資者需要特別注意:

  1. 價格波動性風險: 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短期內可能出現大幅下跌,投資者可能面臨虧損風險。
  2. 監管政策風險: 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尚不明朗,政策變化可能對比特幣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3. 市場操縱風險: 雖然比特幣市場深度和流動性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市場操縱的風險,尤其是在小型交易所。
  4. 安全風險: 加密貨幣交易所和錢包可能遭受駭客攻擊,導致資產損失。
  5. 技術風險: 比特幣底層技術可能存在漏洞或缺陷,未來可能面臨技術升級或分叉等風險。

投資前務必充分了解相關風險,謹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央行開閘放水,比特幣重回10萬鎂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