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vs.鮑爾:白宮與聯準會的持續拉鋸戰,誰主美國貨幣政策?
最近,美國前總統川普再次成為媒體焦點,原因不是即將到來的選舉,而是他對現任聯準會(Fed)主席傑羅姆·鮑爾(Jerome Powell)的「砲火」持續升溫。說實話,這種情況對我來說已經不陌生了,畢竟在川普上一個任期,我們就見識過他如何毫不避諱地公開批評這位央行行長。但這次的火力似乎更猛烈,而且還扯出了聯準會總部翻修的爭議,讓這場「川鮑大戰」從政策層面蔓延到了個人操守,甚至牽動了市場對聯準會未來獨立性的擔憂。
為何川普緊咬聯準會不放?利率、通膨與經濟的角力
首先,我們得了解川普到底對聯準會哪裡不滿意。說白了,他最看不順眼的,就是鮑爾領導下的聯準會「不肯降息」。川普多次公開表示,現行的美國利率水平「糟糕透頂」,正在「扼殺」美國經濟的成長潛力。他認為,鮑爾對通膨的擔憂是被誇大了,或者說,通膨威脅已經不存在了,所以聯準會應該立即、大幅度地降低利率,給經濟注入活力。
我記得,他的前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也跳出來附和,說鮑爾拒絕降息正在讓美國經濟承受「嚴重損失」。納瓦羅甚至建議,聯準會裡的其他理事應該在會議上「約束」鮑爾,別讓他一個人說了算。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股東對公司CEO不滿,想在董事會上逼宮的戲碼?只是這裡的主角換成了負責國家貨幣政策的聯準會。
在川普及其盟友看來,高利率不僅增加了企業的借貸成本,也讓民眾的房貸、車貸壓力山大,直接影響了消費和投資的意願。他們相信,只要降息,美國經濟就能重回更快增長的軌道。這種觀點其實跟市場上一些「鴿派」的看法有點相似,但從一位前總統口中直接對現任央行行長發出指令,其背後潛藏的政治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不只是政策分歧:聯準會總部翻修爭議延燒
這次川普攻擊鮑爾,除了老調重彈的「降息」訴求,還多了一個新的彈藥:聯準會總部翻修費用超支的問題。這件事聽起來好像是個內部的行政管理疏失,怎麼會上升到要求聯準會主席辭職的地步呢?
根據報導和川普陣營的說法,問題在於鮑爾被指控在國會作證時,對聯準會總部翻修的費用問題提供了「誤導性」或「欺騙性」的證詞。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局長比爾·普爾特(Bill Pult)就是這個指控的主要推手之一,他公開呼籲國會對鮑爾進行調查,並要求鮑爾為此辭職。
川普也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在採訪中表示,如果鮑爾被證明確實誤導了國會關於聯準會總部翻修的費用細節,那麼他就應該立刻辭職。這就像是找到了一個對手的小辮子,雖然可能跟貨幣政策本身沒直接關係,但可以用來施加政治壓力,削弱其權威性。
鮑爾對此也做出了回應。他承認聯準會總部翻修確實存在成本超支的情況,這點無法否認。但是,他強烈否認了媒體關於翻修工程包含「奢華設施」的報導,認為這些報導「完全具有誤導性」。他向國會承諾,未來會針對這個翻修專案的細節提供更清楚的溝通和簡報,試圖平息這場爭議。
這場總部翻修風波,雖然細節可能讓人覺得瑣碎,但它反映出政治人物對聯準會監督力度的提升,以及在政策辯論之外尋找其他突破口來施壓的策略。對我來說,看到連央行總部裝修這種事都能被放大檢視並成為政治攻擊的武器,也算是開了眼界。
鮑爾腹背受敵:盟友施壓與政策辯護
面對川普及其盟友的連番批評,鮑爾和聯準會並非毫無回應。儘管聯準會的文化是不會直接回擊個別政治人物的言論,但他們在政策聲明和鮑爾的公開發言中,其實也間接地給出了辯護和解釋。
聯準會官員們曾表示,他們之所以維持現行利率水平不變,一個重要考量就是未來通膨前景充滿「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很大部分正是由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特別是關稅措施所引起的。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國家的貿易政策反覆無常,對特定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這會直接影響商品的進口價格,進而傳導到國內的物價。對於聯準會來說,這就增加了預測和控制通膨的難度。所以,聯準會等於是在說:「我們維持利率不變,部分原因是你(川普)自己製造了通膨的不確定性。」這真是一種非常微妙但也強而有力的辯護。
聯準會甚至預期,夏季的通膨可能會有所上升,儘管其幅度、時機和持續時間都有高度不確定性。這也是他們不急於降息的理由之一。
從這個角度看,鮑爾面臨的局面可謂「腹背受敵」。一方面要應對來自白宮(如果川普當選)或其他政治人物的公開施壓,要求按照他們的意願調整貨幣政策;另一方面,他的決策邏輯又受到前政府政策遺留影響的制約。作為聯準會主席,他的核心職責是維護物價穩定和促進充分就業,理論上應該獨立於政治壓力之外,純粹基於經濟數據和前景判斷來做決策。然而,當政治人物如此頻繁和公開地干預時,聯準會的「獨立性」就不可避免地成為被質疑和討論的焦點。
誰是下一任聯準會主席?潛在接班人與政策風向
鮑爾的任期預計在2026年結束,但由於目前面臨的政治壓力以及川普希望換人的意圖,關於「後鮑爾時代」聯準會主席人選的討論已經甚囂塵上。川普已經明確表示,他希望找到一個願意「降息」的人來接替鮑爾。這等於是預設了未來聯準會主席的政策立場,對聯準會的獨立決策機制構成了潛在挑戰。
有幾個名字在討論中被頻繁提及:
1. 凱文·華許 (Kevin Warsh):他曾是聯準會的理事。華許最近也公開批評了聯準會目前的政策,認為它們「糟糕」並且抑制了美國的經濟成長。他呼籲聯準會進行「體制變革」並實施降息。華許的觀點與川普對現行政策的不滿不謀而合,特別是他認為當前的通膨不是由薪資上漲引起,而是資金過度增加所致,這也給了降息一個理由。
2. 克里斯多福·華勒 (Christopher Waller):他目前是聯準會的理事,並且是由川普在2020年任命的。在華爾街看來,華勒是鮑爾潛在接班人中「最安全」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華勒被認為是一位數據驅動的、較為傳統的貨幣政策制定者,這有助於獲得市場的信任。同時,他過去曾表達過支持在特定條件下(例如七月)開始降息的立場,這被一些人視為與川普降低十年期美債殖利率的需求相符,也似乎能配合川普對降息的期望,同時又能維護聯準會決策在形式上的獨立性。
這兩位潛在人選的討論,其實折射出未來聯準會可能面臨的局面:新主席的選擇,將不僅考量其專業能力和經濟判斷,還可能被其對利率政策的態度,以及與政治領導人的關係所影響。對我來說,觀察這些潛在接班人的政策傾向,就像在看一場未來美國經濟政策走向的預演。
在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精準的資訊和靈活的交易工具就顯得格外重要。例如,像Moneta Markets 億匯這樣的交易平台,就能提供涵蓋外匯、股票、大宗商品等多元化市場的交易機會。無論是聯準會政策預期、關稅變動引發的貨幣波動,還是其他全球經濟事件,都可能在這些市場中體現,而透過像Moneta Markets 億匯這樣的平台,投資者和交易者就有機會捕捉這些市場變動帶來的機會。在政治與經濟政策高度互動的當下,能否快速反應、有效交易,是應對不確定性的關鍵。
關稅與地緣政治:看似無關卻牽動全球的經濟漣漪
這份資料有趣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聚焦於聯準會和利率本身,還擴展到了其他看似與貨幣政策不直接相關,但實際上有深刻影響的議題。
比如說,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資料提到,美國對中國大陸的關稅戰爭,竟然推升了從中國大陸運往英國的海運成本。這聽起來很奇妙對吧?但這是真實發生的連鎖反應:關稅導致貿易路線改變、貨物流通效率降低、運費上漲。而海運成本的上漲,最終可能會傳導到英國的商品價格,推升英國的通膨。這又反過來可能影響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決策,讓他們在考慮降息時更加謹慎。所以你看,美國的貿易政策,不僅影響美國國內的通膨預期,還能透過全球供應鏈對其他國家的物價和央行政策產生間接影響。這就像在水中投下一顆石子,漣漪會擴散得很遠。
另一個例子是美國限制外國(包括中國)收購農地。這件事主要是出於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的考量。雖然這不是貨幣政策,但它顯示了政治和國家安全目標是如何直接形塑經濟政策和市場行為的。在全球地緣政治日益緊張的今天,這樣的限制措施可能會越來越多,它們會改變資本流動的方向,影響特定產業的投資和發展,最終也會在更廣泛的經濟層面產生影響。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當我們分析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時,不能只看利率、通膨這些傳統指標,還需要考慮更廣泛的政治、貿易和地緣政治因素。這些因素像是一張複雜的網,共同作用於經濟體系,也給聯準會的決策帶來額外的複雜性和挑戰。
文章總結:聯準會獨立性的挑戰與市場的未解之謎
總結一下,這次川普對鮑爾的連番攻擊,從要求降息到指控總部翻修問題,不僅是一場關於貨幣政策的爭論,更是一次對聯準會獨立性赤裸裸的政治挑戰。儘管聯準會強調其決策是獨立的、基於數據和經濟前景的判斷,但在如此高調的政治施壓下,其決策過程是否會受到影響,未來主席的選擇是否會被政治意願主導,這些問題都讓市場感到擔憂,也為未來的經濟和金融市場走向增添了不確定性。
鮑爾能否撐過這些壓力?他是否會因為總部翻修的爭議而被迫提前離職?即使他任滿,下一任聯準會主席會是像華勒或華許這樣的人物,他們會如何調整貨幣政策?這些都是目前市場上最大的未解之謎。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僅關係到美國的經濟前景,也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作為市場參與者,我們需要密切關注這些動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未來的挑戰。
常見問題 (FAQ)
幣圈小小碳生物在此報到!
幣圈資歷近10年,空投總收入超過30萬台幣,擅長潛力幣布局與低風險套利策略,交易邏輯以技術面與資金流為主。擅長短中線合約交易、幣種輪動操作,具備多年量化交易模型實測經驗。
專職數據模型建構與資產配置模擬,現為某鏈上資金流動分析平台特約顧問。
實績數據:
2020–2023 現貨平均年報酬率:+82.4%(主力幣種:BTC、ETH、MATIC、SOL)
結合 DeFi 流動性挖礦與鏈上資金輪動策略,2021 年 Q2 曾達單季 ROI +147%
使用自研「穩定幣流出回流模型」避開 FTX 崩盤、LUNA 斷崖,避損超過 95% 資金
現專注於鏈上數據分析與時事解讀,用歡樂的方式,協助新手建立理性交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