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算力驟降:伊朗空襲、礦企轉型與2025牛市風向

比特幣算力驟降的幕後黑手?伊朗空襲、礦企求生到 2025 牛市的潛在連結

嘿!最近如果你有在關注幣圈,可能會注意到一個不太尋常的現象:全球比特幣的算力,也就是整個網路處理交易和維護安全的總計算能力,似乎出現了一個比較明顯的下降。對於我們這些關心比特幣網路健康度、挖礦產業,甚至是整體市場動態的人來說,這絕對是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訊號。算力是比特幣網路的基石之一,它的變動往往反映了挖礦產業的健康狀況、電力成本、設備升級,甚至是… 地緣政治風險?沒錯,這次的算力波動,似乎就跟遙遠的中東事件扯上了關係。

根據社群平台X上流傳的一些猜測,這次算力下降的時間點,很巧合地與6月22日美國對伊朗境內一些與核設施相關地點發動的空襲行動幾乎一致。這聽起來像是陰謀論嗎?乍看之下可能有點,但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伊朗在比特幣挖礦界的地位,以及空襲可能造成的影響,就會發現這之間的關聯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其邏輯基礎的。

moneta markets

地緣政治的陰影:伊朗空襲如何影響比特幣算力?

你知道嗎?伊朗其實曾經是全球比特幣挖礦的一個重要據點。雖然受到一些國際制裁的影響,伊朗的礦工們(合法或非法的都有)長期以來都受益於該國相對廉價的電力供應,這些電力主要來自化石燃料,但也包含核電。在高峰時期,伊朗曾佔全球比特幣算力約4.5%的份額,雖然近期這個數字下降到約3.1%,但依然是全球不可忽視的一股挖礦力量。

這次美國的空襲,根據官方說法,目標是針對伊朗核設施或與核計畫相關的地點,例如納坦茲(Natanz)、福爾多(Fordow)或伊斯法罕(Isfahan)附近的一些設施。雖然挖礦設施本身不太可能成為空襲的直接目標,但空襲可能精準打擊了靠近這些地點的關鍵電力基礎設施,比如變電站、輸電線路或是為核設施供電的電網節點。一旦這些電力基礎設施受損,就會導致大範圍的停電和網路中斷。而比特幣礦機是電力和網路的「重度使用者」,沒有電和網路,再強大的礦機也只是一堆廢鐵。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礦場恰好位於或依賴於空襲區域附近的電網,一旦供電中斷,你的礦機就會瞬間離線。大量的礦機同時離線,反映在全球比特幣網路上的結果,就是總算力的快速下降。國際媒體,像是Al Jazeera,也報道了這次空襲確實造成了伊朗一些關鍵電力基礎設施的損壞,這間接為「空襲導致算力下降」的猜測提供了佐證。所以,這可能不是美國「蓄意」要打擊比特幣挖礦,但卻是一個重要的「附帶效應」。

這件事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比特幣網路雖然號稱去中心化,但其物理基礎——礦機和電力——仍然集中在某些地理區域,並且容易受到地緣政治事件的影響。當一個佔有一定算力份額的國家發生動盪,其對全球算力的影響就會立刻顯現。這也讓我們反思,所謂的「去中心化」在物理層面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比特幣算力與地緣政治風險的視覺化

挖礦產業的新篇章:減半後的求生與轉型之路

算力波動,除了外部的地緣政治因素,也與挖礦產業自身的內部調整息息相關。特別是經歷了今年的比特幣「減半」事件後,礦工們的營運壓力普遍增大。每挖一個區塊獲得的比特幣獎勵減半,意味著礦工的收入直接腰斬(暫不考慮交易費用)。在電價和設備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許多效率較低的礦機被迫關機,而即使是擁有最新、最高效設備的礦企,也面臨著如何維持營運和擴張的財務壓力。

這導致了一個顯著的趨勢:上市的比特幣礦企們開始調整它們的囤幣策略。根據數據,15家主要上市礦企在3月份賣出了當月挖得比特幣的超過40%,這是自2024年10月以來最大規模的月度拋售。這反映出,面對減半後的收入壓力、潛在的設備升級需求和市場的不確定性,礦企們需要更多的現金流來維持營運、償還債務或進行新的投資。這種拋售行為,雖然短期內可能對市場價格構成一定的賣壓,但也顯示了礦企們正在積極應對新的產業格局。

一些礦企甚至採取了更為主動的「自籌資金」策略。例如,CleanSpark這家公司就明確表示,他們現在每個月都會出售一部分挖到的比特幣,用銷售所得和營運現金流來資助他們的擴張計畫,而不是完全依賴外部融資。他們甚至還從Coinbase Prime那裡獲得了一筆2億美元的比特幣質押信用額度,並設立了自己的機構級比特幣交易平台。這說明,頂級礦企正在從單純的「挖礦和囤幣」模式,轉向更為複雜和精密的財務管理和營運策略。

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礦企們紛紛開始尋求業務的多元化,特別是將觸角伸向人工智慧(AI)和高效能運算(HPC)領域。一個典型的例子是Bit Digital,這家公司近期斥資5320萬美元,收購了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設施,目的就是為了擴展其AI和HPC業務。為什麼礦企會對AI和HPC感興趣?因為這些業務同樣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和穩定的電力供應,這與比特幣挖礦的核心基礎設施是相通的。通過進入AI/HPC領域,礦企可以利用現有的電力合同、站點基礎設施和營運經驗,開發新的、可能更為穩定和高利潤的收入來源,減少對單一挖礦業務的依賴,從而在市場波動或未來減半週期中更具韌性。

另一家礦企Bitdeer的動態也印證了產業的發展方向。他們不僅在持續擴大其比特幣自挖算力(3月份增長到11.5 EH/s),部署新的高效率礦機(如SEALMINER A1/A2 Pro),還積極擴建在挪威和不丹等擁有廉價綠色能源的礦場,這顯示了向更低成本、更環保能源地區遷移的趨勢。同時,Bitdeer的AI部門Bitdeer AI還榮獲了Business Intelligence Group頒發的2025年度人工智慧卓越獎,這表明礦企在AI領域的投入正逐漸獲得業界的認可。這些例子都清晰地展示了比特幣挖礦產業在減半後的自我革新和求生慾望,它們正在向一個更為多元、更具技術含量的高性能計算服務提供商轉型。

礦企轉型與多元化業務的視覺化

展望2025:牛市的強烈訊號與監管的關鍵角色

儘管近期有算力波動和礦企拋售的壓力,但市場分析師對於2025年的加密貨幣市場普遍抱持著極度樂觀的態度。像是Steno Research就大膽預測,2025年有望成為加密貨幣史上表現最好的一年,他們預期比特幣價格可能突破150,000美元,以太坊挑戰8,000美元。VanEck的預測也十分樂觀,他們認為本輪牛市可能在2025年第一季度達到一個中期高點(例如比特幣180,000美元,以太坊6,000美元),並在年底再次創下新高。同時,分析師們普遍期待一場史詩級的「山寨季」到來。

支撐這種樂觀預期的核心動能有三個:

1. 機構資金的持續湧入: 自從美國批准比特幣現貨ETF以來,來自傳統金融機構的資金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流入加密貨幣市場,特別是比特幣。貝萊德等金融巨頭發行的ETF產品,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一個便捷、合規的途徑來配置比特幣資產。這種機構化的資金潮被認為是本輪牛市最堅實的基礎之一,而且預計在2025年將持續發揮關鍵作用。

2. 特朗普政府的監管轉向: 這可能是最大的變數,也是最具潛在爆發力的因素。不同於拜登政府相對謹慎甚至略顯嚴厲的監管姿態,如果特朗普在2024年大選中獲勝,他的政府預計將採取極為親加密貨幣的立場。特朗普本人已經多次表達對加密貨產的開放態度,並開始將比特幣定位為一種「國家戰略資產」,強調美國不能在這一領域落後。更重要的是,他已經開始任命一些公開支持加密貨幣的官員進入核心決策崗位,例如提名JD Vance和Paul Atkins等。這種政府層面的政策轉向,意味著過去對加密產業採取的「去銀行化」(de-banking)等限制性政策可能被終結,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為清晰和友好的監管框架。例如,廢除SAB 121法案(一項對銀行託管加密資產設置障礙的SEC會計準則)就被認為是掃清銀行等傳統機構大規模進入加密託管業務的關鍵一步。一旦監管框架完善,傳統金融機構將能更無顧慮地參與加密市場,這將為市場帶來巨大的流動性和信任度。

3. 區塊鏈技術的深度滲透與創新: 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等主要資產,底層區塊鏈技術也在不斷成熟並向傳統金融和日常場景滲透。例如,RWA(Real World Assets)代幣化正在成為一個熱點,將房地產、股票、債券等現實世界資產上鏈,這為區塊鏈帶來了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和更大的潛在市場。此外,AI代理(AI Agents)的崛起也可能對鏈上經濟活動產生深遠影響,未來AI或許會成為鏈上交易和應用互動的重要主體,進一步推動鏈上活動的繁榮。這些技術創新將為加密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和想像空間。

總的來說,分析師認為2025年的市場將呈現「機構化」與「大眾化」並行的軌跡。機構通過ETF和合規途徑進入,為市場帶來深度和穩定性;而監管的鬆綁和技術的進步,則可能吸引更多散戶和企業參與。當然,VanEck也提供了一些判斷市場頂部的參考信號,比如比特幣的未實現盈利比率超過70%,或是山寨幣的總市值佔比突破60%等,這些是我們在追逐牛市時需要保持警惕的指標。

傳統金融市場的風向標:巴菲特與宏觀信號

在加密貨幣市場風起雲湧的同時,傳統金融市場的一些動向也值得我們關注,因為它們共同構成了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例如,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薩威公司最近的持股調整就引人注目。雖然整體持股價值有所下降,但具體的買賣行為透露了一些信息:他們在減持銀行股,同時增持了啤酒等消費股。減持銀行股可能反映了對當前銀行業環境或特定銀行前景的謹慎態度,而增持消費股則可能顯示了對特定消費品公司韌性或防禦性的看好。儘管巴菲特對加密貨幣的態度眾所周知,但他的投資組合變化仍是觀察資金流向和行業判斷的一個側面視角。

宏觀經濟層面,地緣政治動盪的持續存在,疊加市場對年內主要經濟體降息預期(雖然具體時間和幅度仍不確定)的上升,正在影響全球資產的價格。例如,澳元兌美元近期就顯示出走勢疲軟的跡象,這通常與風險情緒、大宗商品價格以及貨幣政策預期有關。作為傳統避險資產的現貨黃金,雖然在經歷一波暴跌後有所溫和反彈,但似乎缺乏強勁的後續推動力,目前價格徘徊在約3328美元/盎司附近。歐元兌日元也在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漲後有所回撤。這些傳統市場的波動,提醒我們當前的全球經濟環境依然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而加密貨幣市場並非獨立於這些宏觀力量之外。

傳統金融與加密市場互動的視覺化

綜合評估:比特幣算力與市場未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總結一下我們從這些信息中提煉出的關鍵點,並分析其對比特幣算力、挖礦產業乃至整個市場未來可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機遇:

  • 監管利好推動需求與基礎設施發展: 特朗普政府潛在的親加密政策,特別是SAB 121法案的廢除,將為傳統金融機構進入加密資產託管和相關服務打開大門。這不僅會帶來海量機構資金,也會刺激對更穩健、合規的挖礦和託管基礎設施的需求,可能吸引更多大型能源或技術公司進入,從而長期提升算力的穩定性和效率。
  • 礦企多元化增強產業韌性: 礦企向AI/HPC等高價值計算服務轉型,能夠分散單一挖礦業務的風險。這意味著即使比特幣價格或挖礦獎勵波動,這些公司的整體財務狀況和營運能力可能更為穩健,有助於維持核心挖礦業務的投入和算力水平。
  • 技術進步提升挖礦效率: 新一代礦機的部署(如Bitdeer採用的SEALMINER等)不斷提高能源效率(J/TH),降低單位算力的成本。這使得挖礦在經濟上更可行,有助於在高難度環境下維持算力。
  • 能源佈局優化分散風險: 礦企向挪威、不丹等擁有廉價、環保能源的地區擴展,有助於降低對單一地區(如曾依賴中國,現在部分依賴美國或中東)的過度依賴,減少地緣政治或當地政策變動對算力的衝擊,理論上有利於算力的地理去中心化。
  • 2025牛市預期帶來的激勵: 強烈的牛市預期將吸引更多資本進入挖礦產業,刺激新的投資和擴張,從而推動全球算力長期向上增長,進一步鞏固比特幣網路的安全性。

挑戰:

  • 地緣政治風險難以根除: 伊朗空襲事件清晰地表明,比特幣算力仍然容易受到地緣政治事件的影響。如果未來其他擁有大量挖礦設施的國家或地區發生衝突、能源危機或政策突變,全球算力仍可能遭受類似的甚至更大的衝擊。
  • 監管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儘管美國有親加密政策的潛在轉向,但全球範圍內的監管環境仍不統一且充滿變數。不同國家可能出於能源消耗、金融穩定或資本控制等考量,對加密挖礦實施限制,這會對全球算力分布和礦企營運帶來挑戰。
  • 能源成本與環境壓力: 挖礦的根本在於電力。全球能源價格的波動、供應緊張以及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儘管文獻未詳細提及,但這是挖礦的長期議題)都會持續對礦企的營運成本構成壓力,可能導致部分高成本算力被迫退出。
  • 「減半」效應的滯後影響: 儘管減半已經發生,但其對礦企財務健康的長期影響仍需觀察。如果比特幣價格未能持續上漲以彌補獎勵減半帶來的收入損失,更多礦企可能面臨生存壓力,導致算力波動甚至下降。
  • 市場拋壓風險: 礦企為了維持營運而進行的比特幣拋售,雖然是合理的財務行為,但在特定時期如果規模過大,可能對市場價格構成額外壓力。

給投資人的建議:

基於這些分析,我認為作為投資人,我們應該:

  1. 關注地緣政治新聞: 特朗普是否當選、中東局勢的發展等,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比特幣的基礎設施(算力)和宏觀敘事(國家戰略資產)。
  2. 研究礦企財報和策略: 不再只是看它們挖了多少幣,還要看它們的銷售策略、負債水平、能源合同、以及在AI/HPC等新領域的投入和進展。這能幫助你判斷哪些礦企更能適應減半後的環境。
  3. 理解監管進展: 特別是美國的監管動向,SAB 121是否廢除、新的立法提案等,這些是影響機構資金流入和市場合規性的關鍵。
  4. 對市場預期保持理性: 2025年的牛市預期固然令人興奮,但要理解其背後的驅動因素(機構、政策、技術)是否真的能如期實現。同時,也要關注VanEck等提到的市場頂部信號,設定自己的風險管理策略。
  5. 認識算力與價格的相互影響: 雖然算力波動短期內可能被市場情緒掩蓋,但長期來看,強勁且地理分散的算力是比特幣網路安全和價值的基石。算力的大幅持續下降可能是一個警訊,反之,算力在新高區域的穩定增長則是網路健康的信號。

綜合來看,近期比特幣算力的波動,就像是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在這個新興資產上投下的一個小小的漣漪。它提醒我們,即使是看起來最「去中心化」的系統,也無法完全脫離現實世界的物理限制和政治力量。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挖礦產業自身的進化和適應能力,以及外部環境(特別是美國的政策轉向)可能帶來的巨大順風。展望2025年,如果樂觀預期成為現實,那麼比特幣的算力、挖礦產業的格局以及整個加密貨幣市場,都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對於我們投資人來說,這既是挑戰,更是充滿機遇的時刻。

這次比特幣算力下降是暫時的嗎?會對幣價產生什麼影響?

目前的算力下降很大程度上被認為與伊朗當地的電力中斷有關,如果電力恢復,相關礦機重新上線,算力理論上會有所回升。歷史上看,算力與幣價的關係較為複雜,短期算力下降可能被視為網路健康的負面信號,但長期來看,幣價主要受供需、宏觀情緒和採用率等因素影響。這次的算力下降更像是地緣政治導致的供應側暫時衝擊,對長期幣價的影響可能有限,但值得持續觀察。

為什麼比特幣礦企在減半後要大量拋售挖到的幣?這不矛盾嗎?

在減半後,礦工挖每個幣的成本相對提高了(因為獎勵減少),如果幣價沒有同步翻倍,礦企的收入就會下降。但礦企仍然需要支付高昂的電費、設備維護費、員工工資等營運成本,有時還需要資金來償還債務或購買更高效的新礦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現金流和營運,賣掉一部分挖到的幣來換取法幣,是合理的商業決策,是為了求生和為未來的擴張積累資金,而不是矛盾。

特朗普政府對加密貨幣的態度轉變,為什麼對市場影響這麼大?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也是加密貨幣最重要的創新中心之一。美國政府的監管態度對全球加密市場具有指標性作用。如果特朗普政府從過去較為觀望或甚至帶有敵意的態度,轉變為積極支持並將比特幣視為國家戰略資產,這意味著監管環境將可能變得更加清晰、友好,傳統金融機構參與的法律障礙會減少(例如廢除SAB 121),這將帶來巨大的資金和信任背書,極大推動加密貨幣的合規化和主流化進程,從而對市場產生深遠的正面影響。

為什麼一些比特幣礦企開始進軍AI和高效能運算(HPC)?

比特幣挖礦和AI/HPC業務在基礎設施上有共通之處,都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和穩定、相對便宜的電力。礦企已經擁有電力合同、數據中心站點以及運營大規模計算設施的經驗。通過將業務擴展到AI/HPC,礦企可以利用現有優勢,開闢新的、可能更為穩定的收入來源,減少對單一挖礦業務的依賴,尤其是在挖礦獎勵減半、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多元化是提高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策略。

分析師預測2025年是超級牛市,這些預測靠譜嗎?

像Steno Research和VanEck等機構的預測基於對當前市場趨勢(機構資金流入、監管變化、技術進步等)的分析,這些驅動因素確實具有潛力推動市場上漲。然而,任何市場預測都存在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宏觀經濟突然惡化、監管政策不如預期、或市場內部出現重大問題等都可能影響結果。這些預測更多是提供一個基於當前信息的可能性展望和關鍵觀察點,投資人應作為參考,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做出獨立判斷,切勿盲目跟從。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