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股票成本負的?揭密平均成本計算,讓投資獲利不再是幻覺!

破解股市密碼:搞懂股票平均成本,讓投資不再霧煞煞!

嘿,各位投資新手、老手們,大家好!身為在股市裡打滾多年的過來人,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我的股票成本到底怎麼算?」別小看這個問題,成本算錯,就像開車沒看地圖,方向錯了,再努力也到不了目的地啊!今天,我就要用最白話、最實用的方式,帶大家徹底搞懂股票的平均成本,讓你的投資之路更清晰、更穩健!

股票成本計算概念圖

什麼?你的股票成本價竟然是負的?「攤薄成本」的真相大解密!

說到股票成本,你可能會在一些看盤軟體上看到兩種數字:「平均成本價」和「攤薄成本價」。這兩個數字,一字之差,背後卻藏著大大的玄機。先來說說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攤薄成本價」。

moneta markets

攤薄成本價,顧名思義,就是把你的投資成本「攤」開、「薄」化的概念。它的計算方式是這樣的:

**(持有期內買入總金額 – 持有期內賣出總金額) ÷ 持有數量**

舉個例子,假設你分批買進了阿里巴巴 (9988.HK) 的股票,總共花了 10,000 美元,後來你賣掉一部分,賺了 2,000 美元。這時候,你的攤薄成本價就會把這 2,000 美元利潤算進去,讓你的帳面成本看起來更低。

重點來了!如果你的賣出獲利超過了你的買入成本,攤薄成本價甚至會變成負數!這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自己「躺著也賺錢」,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覺

攤薄成本價的優點是,它可以讓你了解整體投資的回本狀況。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它會虛假降低你當前持股的成本,讓你誤以為自己還很有賺頭,進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我曾經就遇過一位朋友,他看到自己的攤薄成本價是負的,就覺得這支股票穩賺不賠,結果重壓all-in,沒想到遇到股價大跌,最後慘賠出場。所以,千萬不要被攤薄成本價沖昏頭!

「平均成本」才是王道!掌握真實成本,投資更有底氣!

既然攤薄成本價這麼容易讓人誤判,那我們應該看哪個數字呢?答案是:「平均成本價」。

平均成本價的計算方式很簡單:

**(買入前的平均成本價 × 數量 + 此次買入的價格 × 數量) ÷ 買入後持有數量**

或是更簡單:

**累計買入金額 ÷ 累計買入數量**

平均成本價只考慮你的買入成本,不會因為你賣出股票而改變。它能真實反映你目前持有的每一股股票的平均買入價格。

舉例來說,假設你第一次買入某股票,每股 100 元,買了 10 股;第二次買入,每股 120 元,又買了 10 股。那麼,你的平均成本價就是:

((100 x 10) + (120 x 10)) / 20 = 110 元

無論你之後有沒有賣出股票,你的平均成本價仍然是 110 元。這個數字,才是你判斷目前持股盈虧的真正基準

成本計算方式 計算公式 是否受賣出影響 優點 缺點 適用情境
攤薄成本價 (持有期內買入總金額 – 持有期內賣出總金額) ÷ 持有數量 了解整體投資回本狀況 虛假降低當前持股成本,容易誤判 評估整體投資損益
平均成本價 累計買入金額 ÷ 累計買入數量 真實反映當前持股成本 無法反映整體投資回本狀況 判斷當前持股盈虧

別讓數字騙了你!破解投資平台的「回報率」迷思!

現在很多投資平台,像是富途的牛牛圖,都會顯示你的投資回報率。但是,這些回報率的計算方式,很多都是基於攤薄成本價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你的攤薄成本價很低(甚至為負),平台顯示的回報率就會異常高!這會讓你誤以為自己是股神,但實際上,你可能只是被數字給騙了!

所以,在使用這些投資平台時,一定要睜大眼睛,搞清楚它們的回報率是怎麼計算的。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手動計算平均成本價,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投資狀況。

投資回報率迷思

平均成本之外,你還需要知道的成本真相!

除了平均成本價,還有一些其他的成本因素,也需要納入考量:

* 交易佣金:每次買賣股票,券商都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 交易稅:賣出股票時,政府會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稅。
* 其他費用:有些券商還會收取一些額外的費用,例如帳戶管理費等等。

這些費用,雖然看起來不多,但長期累積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在計算投資回報時,一定要把這些費用都考慮進去,才能更準確地評估自己的投資績效。

在追求更精準的交易和成本控制上,我個人蠻推薦 Moneta Markets 億匯(需提起全名)的。他們提供多種交易工具,讓投資者可以更靈活地進行資產配置。透過 Moneta Markets 億匯,不僅可以接觸到全球市場,還能享受到具有競爭力的交易成本,對於追求長期投資回報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加分項。當然,投資一定有風險,在做任何決定前,務必充分了解相關資訊,並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投資實戰演練:成本計算情境題!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理解平均成本價的應用,我來出幾道情境題,考考大家:

**情境一:持續買入**

小明第一次以每股 50 元買入 A 公司股票 100 股,第二次以每股 60 元買入 200 股,請問小明的平均成本價是多少?

**答案:** ((50 x 100) + (60 x 200)) / (100 + 200) = 56.67 元

**情境二:先買後賣再買**

小華第一次以每股 100 元買入 B 公司股票 50 股,後來以每股 120 元賣出 30 股,最後又以每股 110 元買入 40 股,請問小華的平均成本價是多少?

**答案:** ((100 x 50) + (110 x 40)) / (50 – 30 + 40) = 105 元

**情境三:除權息**

老王持有 C 公司股票 1000 股,平均成本價為每股 30 元。C 公司配發現金股利每股 2 元,請問除息後,老王的平均成本價是多少?

**答案:** 30 元 (除息不會影響平均成本價)

投資路上不踩雷:常見問題 Q&A!

* **Q1:平均成本價越低越好嗎?**

* A:不一定!平均成本價只代表你的買入成本,如果股價低於你的平均成本價,代表你目前是虧損的;但如果股價高於你的平均成本價,代表你目前是獲利的。所以,重點是股價的走勢,而不是單純追求低平均成本價。

* **Q2:我應該每天都計算平均成本價嗎?**

* A:不用!除非你有頻繁的交易,否則平均成本價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建議你定期(例如每個月)計算一次,或是當你進行重大交易時再計算即可。

* **Q3:如果我有多個股票帳戶,應該怎麼計算平均成本價?**

* A:你可以把所有帳戶的股票合併計算,或是分別計算每個帳戶的平均成本價。重點是要保持一致性,不要混淆不同的計算方式。

* **Q4:投資ETF也適用平均成本的概念嗎?**
* A: 當然適用!ETF 也是一種股票,所以計算平均成本的方式跟一般股票一樣。

* **Q5:如果公司有做股票分割,我的平均成本要怎麼調整?**
* A: 股票分割會改變你的持股數量和每股價格,但不會改變你的總投資金額。所以,你只需要將原來的平均成本除以分割比例,就能得到新的平均成本。例如,如果你的股票進行 1 拆 2,原來的平均成本是 100 元,那麼新的平均成本就是 50 元。

平均成本價越低越好嗎?

不一定!平均成本價只代表你的買入成本,如果股價低於你的平均成本價,代表你目前是虧損的;但如果股價高於你的平均成本價,代表你目前是獲利的。所以,重點是股價的走勢,而不是單純追求低平均成本價。

我應該每天都計算平均成本價嗎?

不用!除非你有頻繁的交易,否則平均成本價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建議你定期(例如每個月)計算一次,或是當你進行重大交易時再計算即可。

如果我有多個股票帳戶,應該怎麼計算平均成本價?

你可以把所有帳戶的股票合併計算,或是分別計算每個帳戶的平均成本價。重點是要保持一致性,不要混淆不同的計算方式。

投資ETF也適用平均成本的概念嗎?

當然適用!ETF 也是一種股票,所以計算平均成本的方式跟一般股票一樣。

如果公司有做股票分割,我的平均成本要怎麼調整?

股票分割會改變你的持股數量和每股價格,但不會改變你的總投資金額。所以,你只需要將原來的平均成本除以分割比例,就能得到新的平均成本。例如,如果你的股票進行 1 拆 2,原來的平均成本是 100 元,那麼新的平均成本就是 50 元。

結語:掌握成本,才能在股市中穩操勝券!

搞懂股票平均成本,是投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掌握真實成本,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避免被數字迷惑,最終在股市中穩操勝券!祝大家投資順利,財源廣進!

股市穩操勝券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