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比特幣ETF又烙跑?發生什麼事?懶人包先來一份!
最近比特幣ETF好像不太妙,資金跑了不少,這篇就來跟大家聊聊背後的原因。新聞說最近比特幣的ETF有點慘兮兮,竟然出現了7.72億美元的資金外流,這數字聽起來就讓人心驚驚。大家都在猜,是不是因為美國要搞關稅,通膨又要來了,投資人嚇到趕快把錢錢搬走?
ETF失血不止,難道是關稅通膨怪獸要來了?
比特幣ETF最近真的有點慘,連續好幾天都在失血,這跟全球貿易戰好像有點關係。根據那個Farside Investors的數據,從3月28號到4月8號這段期間,比特幣現貨ETF總共被提領了5.95億美元,夭壽喔!更慘的是,就算4月9號美國稍微鬆手,關稅暫時放一邊,結果隔天還是繼續流出了1.27億美元。這下子大家就霧煞煞了,到底發生什麼事?比特幣不是才剛衝到82000美元嗎?怎麼ETF投資人還是沒信心?


比特幣現貨ETF資金流向。來源:Farside Investors
投資人怕爆公司債違約?資金逃往更安全的角落
大家對比特幣ETF沒興趣,可能跟經濟衰退的風險升高有關,簡單說就是大家怕公司倒閉。Lazard Asset Management的Michael Weidner就說,現在公司借錢好像越來越難了。你想想,公司借不到錢,是不是就比較容易倒閉?投資人當然會緊張啊!所以大家現在都想抱緊更安全的資產,像是政府公債或是乾脆抱現金,這樣一來,市場上就可能出現「信用緊縮」的狀況。

信用緊縮簡單來說,就是銀行不肯借錢,公司沒錢投資,大家消費也縮手,經濟就冷下去了。就算美國聯準會(Fed)想降息救市,可能效果也很有限。RW Baird的策略師Ross Mayfield就說,如果關稅搞到通膨,公司借錢成本變高,不管是優質公司還是高風險公司都會很慘。現在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雖然沒啥變動,但大家對公司債還是興趣缺缺。

ICE 美國銀行公司債選擇權調整利差。來源:TradingView / Cointelegraph
BMO Capital Markets的Dan Krieter也說,公司債的利差最近擴大很多,是從2023年3月銀行危機以來最慘的一次。公司債利差就是公司債跟政府公債利率的差距,差距越大,代表投資人覺得借錢給公司風險越高。
相關新聞:Bitwise 堅持比特幣上看20萬美元預測,無視貿易戰陰影
貿易戰陰影揮之不去,比特幣魅力大減?
就算聯準會降息,大家還是怕怕的,因為這次的問題好像是關稅造成的通膨,降息可能沒啥用。美國3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雖然只有2.8%,創四年來新低,但股市還是沒啥反應。RSM首席經濟學家Joe Brusuelas就說,這可能是關稅 Monster 出來作亂前的最後一次好數據了。投資人現在好像在等公司債市場穩下來,才敢再把錢投回比特幣ETF。只要經濟衰退的風險還在,大家可能還是會繼續抱緊政府公債跟現金。
要讓大家重新對比特幣ETF有信心,可能要讓大家覺得比特幣是抗通膨神器,而且不怕政府亂搞。但現在看起來,好像還沒看到什麼轉機,可能要等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才能改變大家的想法。
鄉民解讀:這波ETF資金外逃潮,對韭菜有啥影響?
短線衝擊:幣價皮皮挫?數據怎麼看?消息面又在吵啥?
短期來看,ETF資金跑路,幣價當然會有點壓力,但也不用太 panic。你想想,ETF就像是比特幣的大水庫,水庫的水位下降,短期內下游的水量當然會受到影響。新聞出來後,比特幣價格確實有稍微震盪一下,但也沒有崩盤。這表示市場上還是有人在接盤,或是長期投資人覺得現在是撿便宜的好時機。數據方面,除了ETF資金流向,大家還要盯著鏈上數據,看看大戶有沒有在賣幣,交易所的比特幣存量有沒有增加,這些都能看出市場的真實情緒。

消息面最近也是吵吵鬧鬧,一下說美國要打壓加密貨幣,一下又說哪個國家要開放比特幣交易。這些消息都會影響市場情緒,但很多時候都是 noise,不用太認真。就像隔壁老王說要all in比特幣,結果還不是嘴砲而已?
中長線觀察:基本面穩不穩?政策風向怎麼吹?地緣政治又在搞啥鬼?
中長線來看,比特幣的基本面還是要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以及應用場景有沒有擴大。如果比特幣只是在幣圈自嗨,沒有 реально 應用到 реальный 世界,那長期來看還是有點危險。但如果DeFi、NFT、元宇宙這些應用真的發展起來,比特幣的需求就會增加,價格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政策風向也很重要,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幣的態度,直接影響市場的發展。如果各國政府開始鬆綁法規,甚至鼓勵加密貨幣發展,那對比特幣絕對是大利多。但如果政府開始嚴格監管,甚至禁止加密貨幣交易,那比特幣就會比較辛苦。
地緣政治風險也是一個變數,像俄烏戰爭、中美貿易戰這些國際大事,都會影響全球經濟,進而影響比特幣的價格。如果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市場避險情緒就會增加,資金可能會流向黃金、美元等避險資產,比特幣也可能受益。但如果地緣政治風險降低,市場風險偏好就會上升,資金可能會流向股市、新興市場等高風險資產,比特幣的表現可能就會比較平淡。
技術線圖洩天機?比特幣後市這樣走?
技術分析派的鄉民可能會說,看看線圖就知道比特幣接下來怎麼走了。最近比特幣價格在8萬美元附近遇到壓力,短期均線糾結,RSI指標也進入超買區,看起來好像要回檔整理一下。但長期均線還是向上,MACD指標也在零軸之上,整體多頭格局還沒被破壞。所以短線震盪難免,但中長線還是有機會繼續向上挑戰新高。
當然,技術分析只是參考,市場變化很快,誰也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但看看線圖,至少可以對市場的脈動有個大致的了解,不至於被消息面唬得一愣一愣的。
韭菜老實說:我對這新聞的看法…
身為一個在幣圈打滾多年的韭菜,我覺得這新聞其實不用太過度解讀。比特幣ETF資金流出,短期內對幣價有點壓力是正常的。但長期來看,比特幣的價值還是要看供需關係,以及市場對它的信心。
這次ETF資金流出,表面上是因為關稅通膨,但背後可能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像是機構投資人獲利了結,或是市場資金輪動到其他資產。幣圈本來就是波動很大的市場,漲漲跌跌很正常,不用看到一點風吹草動就嚇得要死。
對新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做好風險管理,不要all in,不要借錢炒幣,不要聽信明牌。幣圈水很深,韭菜要小心駛得萬年船。
解讀財經新聞眉角多!新手最容易踩的坑?
新手看財經新聞,最容易犯的錯就是斷章取義,或是只看標題就下結論。很多新聞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標題都下得很聳動,內容卻不一定那麼可怕。所以看新聞要看仔細,不要只看標題,要看內文的分析和數據。
另一個常見的坑是過度解讀。有些新聞可能只是陳述事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但新手可能會想太多,覺得市場要崩盤了。其實市場每天都有新聞,有好有壞,不用每條新聞都放大來看。
還有一個坑是聽信內線消息。幣圈很多假消息、謠言,新手很容易被騙。所以不要輕易相信任何內線消息,要自己做功課,獨立思考。就像你阿嬤跟你說的,路邊的消息不要聽啦!
鄉民敲碗問:比特幣ETF資金外流潮,到底在燒什麼?常見Q&A懶人包
Q:比特幣ETF資金外流,對幣價有什麼影響?
A:短期內可能對幣價造成壓力,但長期影響還要看市場供需和信心。不用過度恐慌,但要留意風險。
Q:關稅通膨是什麼?對比特幣有什麼關係?
A:關稅可能導致物價上漲(通膨),投資人擔心通膨會影響經濟,所以拋售風險資產,包括比特幣。
Q:比特幣ETF一直失血,現在還能買嗎?
A:投資前要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做好功課。ETF只是投資比特幣的管道之一,不是穩賺不賠。
Q:除了ETF資金流向,還要關注哪些指標?
A:鏈上數據(大戶動向、交易所存量)、技術線圖、政策消息、總體經濟數據等,多方觀察才能更全面。
Q:這波資金外流潮,會持續多久?
A:很難預測,要看市場情緒和經濟狀況。可能持續幾天、幾週甚至幾個月,隨時關注市場動態。
總結:現在是All in梭哈?還是先躺平看戲比較穩?
總之,比特幣ETF資金外流這件事,不用太過緊張,但也不能完全無視。市場短期震盪難免,但長期趨勢還是要看基本面和政策面。對韭菜來說,現在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冷靜,做好風險管理,不要追高殺低。如果你是長期投資人,可以考慮逢低分批佈局;如果你是短線交易者,就要更謹慎,隨時注意市場變化。
記住,幣圈有風險,投資要謹慎。不要聽信任何明牌,要相信自己的判斷。祝各位鄉民在幣圈都能賺飽飽,早日財富自由!
幣圈小小碳生物在此報到!
幣圈資歷近10年,空投總收入超過30萬台幣,擅長潛力幣布局與低風險套利策略,交易邏輯以技術面與資金流為主。擅長短中線合約交易、幣種輪動操作,具備多年量化交易模型實測經驗。
專職數據模型建構與資產配置模擬,現為某鏈上資金流動分析平台特約顧問。
實績數據:
2020–2023 現貨平均年報酬率:+82.4%(主力幣種:BTC、ETH、MATIC、SOL)
結合 DeFi 流動性挖礦與鏈上資金輪動策略,2021 年 Q2 曾達單季 ROI +147%
使用自研「穩定幣流出回流模型」避開 FTX 崩盤、LUNA 斷崖,避損超過 95% 資金
現專注於鏈上數據分析與時事解讀,用歡樂的方式,協助新手建立理性交易觀念。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